当前位置:欢喜冤家小说网>穿越>大唐新记> 3、家乡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3、家乡(1 / 1)

欢喜冤家言情小说,huanxiyuanjia.com

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:【登录】,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:【注册】成为本站会员!

对江南城乡的印象,还停留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这句话上。

作为一个历史、地理绝对能拿零分的那种学渣,对南方的认知,就止于长江以南,长江以北这两个词。至于这个南北包括哪些地方,除却江浙,其他的就完全不知道了。

来到分宁县,已是六月中旬,因为要顾及苏壁,四千里地硬是走了两个半月。

相比商业繁盛的洪州,分宁就显得差了好几个档次,但依旧汇聚了来自五里八乡的手艺人、猎户、小商贩,在这里兜售一些粗陋的东西。

家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的日子是粗糙的,做饭这件事自从苏壁做了一次之后,就正式由他接手了。

洗衣,缝补这种事,对单身了八年的苏壁来说,自然不在话下。但碍于一双小小的手臂,这两项工作实在是做的有些吃力。

好在左邻右舍的婶子们时常帮忙,也就免去了两人很多的麻烦。

苏壁长相算不得多么玉树临风,只是眉目间透着那么一抹清秀,让人看着煞是喜欢。

一身寻常的麻布衣衫,虽然略显寒酸,但裁剪的很是得体,也干净整洁,正好完美的诠释了,人靠衣装,马靠鞍,这种说法。

再加上,平日里伯伯婶子的叫着,人小嘴甜,乖巧懂事,又能识文断字,就成了下庄各家各户的娃样子。

不爱学习,调皮捣蛋,说的就是苏壁这个曾经的一家之耻。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,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,你再看看你......

幼时的他自然十分痛恨这种行为,直到那场巨变失去双亲,才明白这也是父母一种爱的方式。

如今成为了别人家的娃样子,心中酸楚之余,又多少有点小兴奋。
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就是下庄生活最真实的写照,没有任何娱乐活动,生活自然是简单到了极致。

农闲时,邻里之间还能借着月色话话家常,打发一下时间。

农忙时,一天的高强度劳作,几乎榨干了身体里所有的气力,让人吃饱喝足之后,必须早早休息,好为第二天的劳作蓄养体力。

下庄位于汉水下游,北靠猫儿山,南面建昌江支流柳叶河。整个村子被一山一水夹在中间,呈狭长状,民居只前后两户便再无多余的地方。

猫儿山是天岳山脉边缘的一座小山,平日里下庄人就靠着捡拾山中枯木,草茎添以柴火。

宽两丈,深五尺的柳叶河上,架着一座能够同时并行三人的木桥,连通两岸。

山野外围,因为有一片民居的存在,所以没有什么大型的野兽。稍大一些的孩童偶尔也能在林子外围,靠机关陷阱捉到一两只小兽,带回家打打牙祭。

一山一水提供了田地产出以外的鱼肉,蔬果,可谓是下庄的母亲河,父亲山。

十月的下庄,雨少天不热,正是全年里最舒适的季节,一大一小也终于活了过来。

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西北人,一个是在西北征战半生的人,对这南方的气候实在是有些不适应。

初到下庄的时候,潮湿闷热的天气,抽干了身体里所有的力气。

苏壁整日里跟条死狗一样,瘫在柳叶河边的青石板上,任由水花溅在身上降温,这让他无比的想念拥有空调的日子。

农人对于风吹稻浪的景色,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够,这是他们的根本,也是他们的希望。

田垄边上,除了一片片此起彼伏的蛙鸣,就只剩下一群一脸傻笑的大汉,看着自家孩子在地里驱赶鸟雀。

这副画面,总让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。

再有十来天,这些碧绿掺杂着淡黄的颜色,就会换上一副丰收的景象。这个时间里,农人都会异常的谨慎,这关系着所有人半年的口粮,马虎不得。

真正生活在这里,真正和这些活生生的人生活在一起,苏壁才发现古人的智慧,真的不可小觑,甚至是令人叹为观止。

就是有了这些先辈们一代代的积淀,才打开了后世子孙在文化和科技上更上一层楼的局面。

但又不免有想要一较高下的思维作祟。

与后世系统耕作的方式相比,这里是粗糙、原始的,完全没有已经种了上千年地的样子。

感觉就像是随意的把种子撒进地里,依靠地力和老天爷的脸色,然后等待成熟收获一样。

至于什么时候翻地,什么时候除虫,什么时候除草这些对耕作半知半解的苏壁,都知道很是重要的事情,他们也都干得随性写意。

这也就不奇怪,为什么这时代亩产普遍不高,也更难抵御天灾的伤害了。

苏壁不后悔来到这个时代,只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,对未知有些本能的恐惧。

生在和平年代的他,从来没有见过战争是什么模样的,也无法想象战争会对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。

四千里的中原路上,一幕幕凄凉,破败的景象,总是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,让他第一次认识到战争是何等样的恐怖。

没有为在沙漠中苟延残喘哭泣;没有因为林野中野兽的撕嚎哭泣;更没有因为思念故土哭泣,却为那一张张木然瘦弱的脸,嚎啕大哭。

在曾经那个时代,向人施以援手的事情他不是没有做过,只不过那时只是顺手而为,心中并无多少感触。

更何况,那些行乞之人的本来面目,扶老人被讹,见义勇为被冤枉,在海量信息被无限放大之后,让现代人对这样的事畏之如虎,避之不及。

见惯了这样的事情,良心自然也就只剩麻木而已。

他感性却不悲天悯人,只是被那些伸手向他讨要吃食,天真、稚嫩的脸,在得到一张胡饼后,狼吞虎咽的样子震惊到了;

被向他三叩九拜,磕头感谢的人的样子震惊到了。

想到人们对于长安城的向往,后世经史典籍对大唐的描写,那些**肃穆却又繁花似锦的样子,颠覆了苏壁对大唐所有的美好想象,让他第一次生出了对大唐的厌恶之心。

三个月的经历,让他第一次想做点什么。

他也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,为什么会鬼使神差的出现在自己的脑子里。

对于这个世界,他是陌生的、也是幼小的。就目前尚且需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,如何会出现这样的想法。

越想越觉得有些不甘心,但也只能暗示自己,这就是现实。

把不切实际的思绪甩出脑袋,安静的看着村里人忙前忙后,心里才多少舒服一些。

在这地广人稀的时代里,人均拥有土地面积,绝对是后世无法相提并论的。即便是下庄这样土地不多的山野小村,也有近六千亩的耕地,平摊到每户头上也有六十亩。

“为什么有这么多地,还是有很多人吃不饱肚子?”从中原到下庄,这个问题已经纠缠了苏壁许久了。

和苏壁一起坐在田垄上,看着孩子们嬉戏的苏愈安,神色有些复杂地道:“我大唐每任陛下,对待百姓都算得上是优厚的。

但这些年战事频繁、藩镇自立、吐蕃回纥等外敌频频进犯,致使国朝用度吃紧,百姓负担自然沉重许多。

虽然,凡一十八岁以上男丁,均可得永业田二十亩,口分田八十亩,但受到地形、地势、战事的影响,实际可用于耕作的土地并不多。

更何况,武勋、世家、官吏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,极少有人能够真正分配到足额的土地。

下庄这样的情况,在这江南道已算不错,若是换到河东、山南等地,每户能否分得二十亩地都无法保证。

就在这些土地里,除了种粮,还需种菜蔬、瓜果、桑麻等物,所有日常所需,都是从这点土地里找补出来的,下庄都只够温饱,别地如何会不饿肚子?”

原以为,只是因为此时种植技术落后的原因,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,可第一次从一个唐人口中得知这样的信息,多少让苏壁明白了,事情真的不是那么简单。

话已至此,只剩沉默......

huanxiyuanjia.com 欢喜冤家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